-
中美經濟對比,為什么還要看名義GDP?
世界各國在計算經濟增長率時是計算實際經濟增長率,也就是按不變價格計算,但在統計經濟總量時是根據名義經濟增長率,包括通貨膨脹因素。而實際經濟增長率的測算是剔除通貨膨脹率因素,這才是真實的比較。[全文]
-
2023,二戰之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
俄烏沖突實質上反映了俄羅斯同北約的沖突,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沖突升級將導致二戰后國際政治秩序的崩潰?;仡欉^去一年,包括美國、北約在內的國際社會對此也是有著基本的判斷和認識。美國總統拜登多次表示,如果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發生直接沖突,這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必須防止發生的事情。[全文]
-
全球經濟面臨兩個風險,一個來自美國,另一個……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最近經過反復的博弈,他們暫時妥協,把美國聯邦債券上限的截止期延至12月3日,同時把聯邦債券上限在原來28.4萬億的水平上提升4800億美元。但是屆時美國能不能完成他們國內政治博弈?[全文]
-
各國會出于擔憂把產業鏈撤回本國嗎?事實是……
他們在中國開展的投資,如果轉移回本國會受到一些政治壓力。并且這些企業在中國盈利了,因此想繼續在中國的業務,但他們希望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預期和人才政策上能夠給予更多支持。[全文]
-
“美國要軟化言辭,強硬的對華態度不符合利益”
現實沒有那么積極樂觀,拜登總統希望國會支持他國內的計劃,國會對于中國的態度是敵對的,改變這些態度是比較困難的,但不是完全不可能,一個強硬的對華政策也不符合美國在東亞盟友的利。[全文]
-
我們將用“十四五”這五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20年中國GDP是14.6萬億美金,美國是20萬億左右,中國經濟占美國經濟規模的比重達到70%。美國人對此感到焦慮,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全文]
-
十多年過去了,有些國家已經忘了上一場金融危機的教訓
現在國際社會面臨的關鍵挑戰在宏觀經濟政策,就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負利率,這是“二戰”以后,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我們遇到的一個最大的、真實的挑戰,但是很不幸,因為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阻礙,國際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受到了嚴重制約。[全文]
-
與其糾結7%,不如推動結構升級
增長7%左右是一個預期目標,在守住就業、居民收入底線和提升發展質量與可持續性的前提下,不必刻意去盯住中國經濟增速和預期目標距離7%差0.1%還是0.2%。中國這么一個大國,經濟如此之復雜,我們保持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就是對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