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里”洞庭湖為何總是如此“脆弱”?
面對百年來湖面縮小、湖區淤塞的狀況,圍湖屯墾、破壞植被等人類活動常被視為重要原因。但在更長的歷史進程中,改造環境與適應環境、利用環境往往并行存在,人與水的關系實際上是復雜而多樣的。[全文]
-
大明之恥,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土木之變是明朝王朝的恥辱,明英宗皇帝親征被俘,明軍以多敗少,丟盔棄甲,守將棄城逃跑。場面難堪,丑態盡出。后來,許多史書將戰爭失敗歸結于宦官王振一人。不過,事實真的那么簡單嗎?[全文]
-
安徽不是水鄉,為何飽受水災之苦?
到了清朝,這唯一的阻礙也沒了,該蓄水就蓄水,改泄洪就泄洪,一切以保全國家漕運和淮南繁華為目的。至于皖北、蘇北的民生,則顯得沒有那么重要,甚至無需考慮,頻繁且劇烈的水患不只是天災,也有人禍的因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