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規模、制裁壓力、官民訴求差異…俄遠東開發仍存變量
對俄羅斯來說,“準戰時狀態”的社會和民眾適應度,巨額軍費開支造成政府各類預算的縮水,二級制裁對于現有貿易模式的負面影響等,都可能打亂其前線軍事行動和部署。 [全文]
-
俄官方如何定性此次恐襲,或使烏克蘭危機的性質發生重大轉折
俄羅斯可能因此啟動更大規模的軍事動員,提升烏克蘭戰場行動的規模和烈度,加速推動全社會的戰時轉型,爭取利用美援烏停滯期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全文]
-
如何定義“勝利標準”,美、歐、烏存在認知落差
在北約無意直接參戰的前提下,美歐部分政客和軍方人士公開質疑烏實現“最優目標”的能力,多數傾向于在實現“最低目標”(盡可能收復局部領土)的基礎上,爭取“次優目標”(恢復戰前接觸線),這種認知落差也是決定烏克蘭危機走勢的關鍵要素。[全文]
-
有些國家期待中國發揮作用,背后的心態卻很“擰巴”
中國派出歐亞事務特別代表,目標是開啟勸和促談“從0到1”的關鍵進程。而部分國家“期待中國發揮作用”的核心,是希望中國投入更多的政治和外交資源,按照相關國家設置的條件說服俄羅斯做出妥協;但又不愿讓中國在和平進程中搶占先機,輕易復制“沙伊和解”式的外交成果。[全文]
-
不應將烏克蘭問題,作為衡量中俄關系對錯優劣的指標
我不贊成將烏克蘭問題作為衡量中俄關系對與錯、優與劣的評價指標,亦不能利用烏克蘭危機來干擾、脅迫中國對外交往的獨立自主性。不能讓中俄之間的正常交往與合作,落入部分國家圍繞烏克蘭危機制造的“話語陷阱”之中。[全文]
-
中國在俄烏之間,如何破局?
中俄都認為當前國際秩序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和不完善之處,這是有共識的,但也存在解決方式上的差異。中俄的戰略協作基于雙方共識,而不是就某一方的意愿或解決方式來進行,其主要方向是避免整個世界從本來發展議程主導轉向安全議程的主導。[全文]
-
美俄關系,非敵非友?
這次會晤很難解決美俄之間積累的超長清單問題,但是俄羅斯認為拜登跟特朗普相比,通俄的國內政治負擔基本沒有,而且拜登的反俄底色有助于他在黨內進行一些政策協調,也有一定的調整空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