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缺乏驚喜”的新武直,2027的目標一定會到達
隨著新武直的照片本周陸續在網上出現,其性能定位和研發進度引發了廣泛討論。此外,本周054B護衛艦出海試航,法國“阿基坦”在紅海創造了同時攔截3枚彈道導彈的戰績,“大護”的性能取舍中有何門道?[全文]
-
從亞速海到馬六甲,中俄大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A-50被擊落一事說明,以犧牲預警機探測縱深換安全的做法,并沒有消除俄軍有限規模的預警機面臨的無限危險。而相比預警機機隊的慘淡經營,還能通過“考古式科研”緩慢恢復規模的俄軍戰略轟炸機機隊,則要感謝一位“聽調不聽宣”的“硬核狠人”。[全文]
-
一周軍評:“紅旗”再卷巴爾干,HQ-17AE怎么打無限制無人機戰?
有著“國禮”崇高身份的紅旗-17AE出口塞爾維亞,不僅標志著中塞軍事合作進入新的階段,讓人對合作的未來有更高的期待,對于在背后攛掇科索沃地區矛盾沖突的域外勢力也是一種震懾。[全文]
-
美國篡改曾對中朝發動細菌戰歷史,意欲何為?
必須承認的是,在這些精心包裝的謊言集中出現的、那個“歷史虛無主義”橫行的年代,國內輿論場沒能及時對其進行批駁反擊,使得相當一部分人至今仍被蠱惑而不自知。[全文]
-
一周軍評:年終歲尾話“哭窮”
老舊裝備的留用與消失,是不可改變的客觀規律。而在客觀規律面前,有些單位隨波逐流,有些單位力爭上游,同樣是一次次換裝中客觀存在的現象?!凹诧L知勁草,嚴霜識貞木”,在逆境中脫穎而出的部隊,終將破繭成蝶建立新的更大功勛。[全文]
-
一周軍評:慘遭美國PUA的韓國軍用衛星,為啥起了個朝鮮名?
“涉軍必涉美,涉美準吃虧”的韓國軍用衛星盡管有著不錯的技術基礎,但未來仍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首顆軍事偵察衛星發射時間竟然拖在了朝鮮“萬里鏡1號”的后面,也許只是個開始。[全文]
-
一周軍評:人民海軍新一輪“下餃子”,真的沒那么熱血沸騰?
正如福建艦在上一輪“餃子”中的地位那樣,下一艘航母的建造周期與本輪造艦周期的契合程度,不僅將是評價這一輪“餃子”成色的重要指標,更是外界如何看待我國整體軍事斗爭準備、評估戰爭決心的標志性事件。[全文]
-
“騎臉輸出”以色列,哈馬斯立體戰法復刻1987年“風箏之夜”
無論以色列后續如何“找回場子”,當遭遇首輪“阿克薩洪水”的以軍形象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時,曾經無敵的“以色列軍事神話”在周邊國家心中,也許已經開始動搖。[全文]
-
一周軍評:急了!日本最新“備戰預算”,竟敢打美國的臉?
從這份預算草案中,不難看出日本真的很急,甚至不愿意等一等美國新一代導彈的研發進度;但日本要想短期內快速完成多型導彈的自研和列裝,又離不開與美國的深度技術合作。技術層面的“日美之爭”只是表象,臺下必然還會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交易。[全文]
-
一周軍評:兩次登上軍報頭版的這支部隊,主角之路也歷經曲折
無論稱之為艱苦還是純粹,大漠深處的環境,客觀上讓這支成軍十年的部隊鍛造出了獨特氣質。但在全球多支軍隊都已在實戰中大量使用無人機、甚至使用的就是中國無人機的現實面前,“察打先鋒”們仍缺少真正實戰的檢驗。[全文]
-
“太舒服了,一份飯根本不夠吃!”我的首次C919出行體驗
C919滑上了跑道,從加速到升空,最大的感受就倆字,安靜。[全文]
-
一周軍評:殲20“完全體”來了,國產六代機還會遠嗎?
遙想當年,“太行”受困于可靠性無法批量服役,讓人嘆息“心臟病”何時能除、差距何時能縮短時,消息時有時無的渦扇15,是黑暗中帶給人希望的一點燭火。[全文]
-
一周軍評:暫別“退熱”的扎波羅熱,我們應如何選擇“武器與戰爭”
在外界看來,我軍目前能夠實現對俄總體軍事實力的領先地位,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各項經費更為充足。在中國綜合國力有目共睹的今天,這一優勢的確無可置疑,但只用一個“錢”字就涵蓋幾十年來的強軍成果,實在太過簡單;若上綱上線地說,是對一代代革命軍人奉獻青春與智慧的抹殺。[全文]
-
一周軍評:想展現“全力抗俄”,北約援烏不止需要F-16
這周基輔的天空“愛國者”大戰“匕首”,北約援助烏克蘭的各項空地武器也已經在烏克蘭亮相。我們就來聊聊烏克蘭天空上正在發生的空地對抗吧。[全文]
-
一周軍評:大國競相試射洲際導彈,小國則為幾架戰機難辦
對于“船小好調頭”的小國空中力量來說,在傳統有人戰機與無人機采購之間做好平衡看似不難做到;但如果一著不慎,比如先進無人機采購后的控制權旁落他人之手,比如戰斗機平時沒有進行過打擊“低慢小”的訓練……[全文]
-
一周軍評:從9年40盾到10年8盾,美國如何跌入造艦低谷期
圍繞這個似乎永遠扯不明白的“雞生蛋蛋生雞”的議題,從國會議員到利益相關的媒體、智庫仍然各執一詞。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邁克·加拉格爾的評論恰如其分:“我們陷入了軍隊、軍火商和國會之間的不信任三角?!?a href="/yangji/2023_03_26_685626.shtml">[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