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國的水平,能很好應對的事兒,為何搞成這樣…
林林總總的“反?!敝e,如果放到美國當下已經進入新一輪選舉周期的關鍵節點這一背景下來理解,也就都正常了。[全文]
-
若Tiktok在美國“不戰而降”……
在世界格局快速變化的當下,Tiktok的命運將不可避免地與中美兩國關系的走向緊密相連,遠不是在商言商那么簡單。[全文]
-
“我們的博弈只針對中國政府,而非中國民眾”?
在“偏執風格”的主導下,會使得對外戰略決策忽視關鍵因素進而導致政策盲點。一個例子就是自前國務卿蓬佩奧開始,美國現在總有一種一廂情愿的看法,認為美方的各種博弈措施只是針對中國政府,而不是針對中國民眾。[全文]
-
為何美國戰略界仍然篤信“大力出奇跡”?
從中式思維出發,美國最好的路徑大概是選擇和各國和衷共濟。但是美國的戰略思維更多地強調火力制勝,篤信大力出奇跡。從這個角度而言,國內環境因素越不利,反而可能越推動2024年之后的美國決策層選擇“里根路線”。[全文]
-
美國人在反思“分裂”,但現實沒這么簡單……
不是說這些問題不重要,而是說這些問題無論如何激化,都無法產生動搖性的影響。[全文]
-
事已至此,就看美國的“政治智慧”了
如果特朗普無罪,那么打破政治規范,搜查前總統住所這種行為就必須有人出來擔責。目前白宮已經和司法部劃清了界限,聲明司法部是獨立決策。但能找到人頂缸事小,由此造成的讓特朗普獲得更多政治合法性這個局面如何解決?[全文]
-
美國就業市場基本恢復,但數據沒有揭示的是……
表面上看,美國宏觀的就業和崗位供給情況都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不過這些數據遠遠無法反映出美國勞動力市場正在發生的結構性深刻變化。[全文]
-
美國教科書看上去很多元,其實……
組織編寫教材的私營資本就是反思能力再強,也不至于去觸動和自己切身生存利益相關的政治經濟安排。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美國教科書的同質性實際上非常高。[全文]
-
一篇獨家爆料,暗藏著當下美國政治的要害
高院歷史上雖然出現過提前泄漏判決結果的情況,但判決書主筆法官的意見草案被完完整整地泄露給媒體卻是頭一遭,破壞了法院內部兩派大法官之間殘存的非正式規范和默契。相較于正式書面規則,非正式規則對制度的支撐和維護往往更加關鍵。[全文]
-
為什么中國的敘事越來越難以影響美國民眾?
在美國這樣一個多族裔國家,要在全社會公眾意見層面取得一致并非易事。就對外政策而言,美國公眾由于缺乏具體的興趣和知識,更談不上能夠影響具體的對外決策。當年小布什就曾一再揚言,他并不關心民調和焦點訪談小組的分析結果,只關心做他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全文]
-
拜登想避免與中俄“兩線作戰”,然而……
在拜登的整個演講過程中,共和黨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基本全程面無表情,而共和黨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在不多的幾個鏡頭里,不是在訕笑,就是在低頭看手機,擺明了對拜登的各項政策都不感冒。[全文]
-
這部關乎美國國運的法案,又遇挫折?
既然在需要應對中國的問題上,兩黨立場基本一致,而且聯邦政府撒錢給各州加強基礎研發和基礎教育的方案又較少有黨派意識形態競爭的色彩,那又為什么還有32名參議員反對?甚至還包括像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這樣的議員?[全文]
-
如何將種族理念轉化成法律,美國倒是納粹德國的“老師”
2017年在弗吉尼亞的夏洛特維爾市,極右翼團體舉著火把高喊“火與土”的納粹口號列隊行進。這一幕場景像及了1930年代納粹死魂靈的復活。在美國極右翼有可能反噬的今天,如果還有論者愿意把這看作是美國言論自由的象征,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全文]
-
面對感恩節,美國媒體開始修正歷史敘事了?
“五月花號”作為美國主流歷史敘事中的標志性符號,按常理在這樣重大的節點年份都會被隆重紀念一番。但從去年到現在,美國的主流媒體不僅做了冷處理,發布的還都是一些修正敘事。比如《華盛頓郵報》在11月4日就刊發了一篇澄清“感恩節”本源的文章。[全文]
-
被掏空的中產階級,還信美國夢嗎?
對于美國普通民眾而言,“美國夢”和“美國例外論”是支撐其國家意識和國民心理建構的兩個重要支柱。隨著“中產空心化”和“財閥政治”日益固化,當下美國國內關于“美國夢”破滅和“美國例外論”式微的討論愈來愈多。[全文]
-
佛州抗疫,“生死事小,失節事大”
用《權力的游戲》來形容當下的美國大概最貼切不過了。凜冬已至,北墻外的病毒異鬼正在不斷悄悄逼近,北墻內的權力游戲卻鏖戰正酣。電視劇里有二丫對夜王一擊中的,但現實中美國到哪里去找自己的二丫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