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判斷中美之間的“輸贏”?去讀《論持久戰》!
分不清主次,搞不清方向,這樣的錯誤古今中外從上到下都是很常見的。假如跟我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搞不清主次,那苦的就是我們自己了。[全文]
-
削足適履,西方犯了“本本主義”錯誤
當前西方的對外政策為什么看起來這么僵硬?就是他們的反饋機制出了問題,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贏為什么輸。絕大部分決策者都仍然沉迷于冷戰勝利后的經驗中,認為他們之前這一套東西還能繼續玩,即便遭遇挫折也是陣容沒問題下次干回來。[全文]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偽調查”也不行
真的,這段話應該貼在很多人的電腦屏幕前,每次瞎說八道的時候提醒一下自己。[全文]
-
拜登和特朗普爭總統,兩個人還差點什么?
雖然拜登忘詞摔跤偶爾目光呆滯,但他還是個好老人;而特朗普偶爾記錯個名字,那就是老而昏聵開始說胡話了。當然,特朗普也無數次地嘲笑過拜登的年齡、夸耀自己身強力壯精力充沛——老人何苦為難老人呢?[全文]
-
美國精英被割韭菜,都是他們自己種下的因果報應
這些冤大頭金主們,一開始為什么要給黑莉這種贏不了的候選人砸錢?真就是被忽悠了嗎?[全文]
-
我在美國的讀博經歷,就是圍觀一群聰明人如何犯蠢
當你看到美國學者犯蠢,沒有預測到2016年美國大選,看到美國官員犯蠢,沒有預測到中東局勢,這都太正常了,背后沒什么借口和道理,因為這些人上學的時候就沒學到多少有用的正經東西。[全文]
-
Tik Tok對美國最大的威脅,是它還沒有被美國完全掌控
假如TikTok真的影響了美國輿論,那不光政客們很快就會揪出反面典型,將“通中”水軍一網打盡,TikTok也早就會被封禁,拖不到現在。 [全文]
-
俄烏沖突一年多,我們為什么還要關心誰是納粹?
為什么都2023年了,還有很多人在為烏克蘭的納粹問題辯護,或把納粹洗白成“保家衛國”“人民戰爭”,或圍俄救烏把俄羅斯說成納粹。這種做法非常不尊重那些在烏堅守多年的納粹分子,不尊重那些從天南海北來烏組成國際縱隊的新納粹人士……[全文]
-
“陰謀”還是“荒謬的陰謀論”,有時只取決于是誰說的…
我為什么總是在提美國的陰謀和陰謀論,美國作為在近幾十年的歷史里創造了最多的陰謀,也最有能力繼續創造更多陰謀的國家。今天你如果要跟我說,在美國把中國視為冷戰一般威脅,且大部分陰謀的策劃者參與者還在美國政界活躍的今天,人類的道德底線突然有了神奇的提升,著實很難讓人信服。 [全文]
-
在這里,為何極右翼和新納粹可以“高調共存”?
對于發展壯大的極右翼勢力該如何處理呢?歐洲各國有的選擇嚴防,有的選擇放任。而比利時是一個特例,這個國家同時展現了對待極右翼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也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結果。通過梳理比利時極右翼的歷史,相信會對讀者理解歐洲的極右翼問題會有所啟發。[全文]
-
知道這些社科門道,你也能當“野生專家”
可以教大家一點野生社科專家的速成秘方。所以如果今天有人既想體現自己懂社科,又不想花時間和精力,推薦這樣一種套路:首先,將一切社會發展都歸于自由,將一切社會問題都歸結于不夠自由。因為這個社會永遠不存在你所定義的絕對自由,那么你永遠不會被打臉。[全文]
-
冬天再冷,歐洲也不會屈服,只要……
為什么歐洲政客有自信說歐洲將順利度過冬天?因為重點不在于歐洲百姓究竟會在冬天受多少苦,而在于如何讓歐洲人意識不到自己在受苦;或者即便意識到自己在受苦,也能夠將其化為保衛民主自由的榮耀;即便沒有感覺到榮耀,最不濟,還可以甩鍋給俄羅斯啊。[全文]
-
為什么社科專家總是“翻車”?
翻車其實才是社會科學的常態,不翻車反而不正常??墒欠嚭头囍g亦有差距。怎么翻車,為什么翻車,都有著水平上的差別,不可一概而論。有的專家翻車,那就是他們自身水平不行;而有的專家翻車呢,其實是社會科學預測的正常誤差。[全文]
-
政治極化、網絡極化如何破解?“做一些像社會主義的事兒”
不是說選票和流量沒有任何意義,而是得透過現象看本質,意識到一切事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人民,而不是讓人民為之服務,把人民當成錢袋和票倉。但服務人民,口號誰都會說,真要做起來就沒那么容易。[全文]
-
我們上網是來講道理的嗎?
網絡觸及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口,給了越來越多的人利用網絡的機會,這從某種程度上講,肯定是讓網絡社會變得更“民主”了。但與此同時,網民規模的擴大和成員的復雜,又迅速摧毀了原本網絡小社區的穩定與和諧,使得網絡社會變得更加的分裂與極化。[全文]
-
全世界都在“美國化”?不,是“飯圈化”
新時代的政客,跟網紅和明星越來越相似,都是靠取悅大眾吃飯,唯一的區別是一個收取流量,一個收取選票。那么面對著一群龐大的并且具有迥異的社會經濟背景的選民,最容易吸引他們關注和支持的方式是什么?說白了,就是飯圈玩法。別嫌low,這么玩能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