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總是指責中國對歐“分而治之”,但這恰是他們的手法
這是德法的分歧,但我們也不能過于放大這種分歧。比如,現在國內可能認為法國在對華更友好,但其實也不能抱太大期待,在一些根本性原則性問題上,德法的基本立場還是歸屬西方陣營,只不過德國人可能更實在些,有些問題會直截了當指出來。[全文]
-
這次,歐洲的掙扎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于中國在這些重大問題中能發揮多大作用,歐洲持觀望態度;但與此同時,在俄烏沖突久拖不決的狀況下,他們一定程度上期待中國可以發揮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因為在歐洲人的認知中,俄羅斯處于不利局面,已經成了中國的“小伙伴”,所以中國對俄羅斯有很強的影響力。[全文]
-
德國從戰爭下的時代轉折中驚醒,明白軍事是硬傷
德國夾在俄羅斯與歐洲、北約之間,自身短板暴露無疑,無論政界還是普通民眾,深刻體會到無力感。德國社會在安全觀方面的轉折,是由當下形勢逼出來的,促使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些事情。過去德國著眼于發展文化軟實力,用價值觀的力量,以柔性的方式擴大對外影響力,但在當下顯得過于理想化。[全文]
-
今后想談歐洲事務,該打誰的電話?
有法國媒體悲觀預測,可能明年上半年歐洲會進入癱瘓狀態。其實哪怕在默克爾時代,想要了解歐洲問題,光打默克爾的電話也不夠,還要看以法國為首的南歐國家的態度,還有歐委會、歐洲議會的立場,這些因素在歐盟的決策環節中都會各自發揮作用。[全文]
-
難民困境:道義德國為何力不從心
兩德統一之后,德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上開始逐步彰顯更多政治抱負,日益發揮引領歐洲的作用,然而其影響力的發揮往往受制于自身力量的局限。具體到難民危機上,德國的無力感是深層的,它既無法控制難民潮產生的根源,也無法左右其歐洲盟友的態度。[全文]
-
希臘命懸一線,德國最緊張
在希臘看來,歐盟的最后通牒無異于政治勒索,不是歐盟標榜的團結和相互尊重原則,而歐元區財長對于希臘表現出了失望和不信任。歐盟究竟有多少行動能力?其一貫標榜的制度創新、妥協文化和危機管理是否不再奏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