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約正在為挺進亞洲做準備,它與上合最大的區別是……
當北約國家聚集在華盛頓考慮向亞洲擴張,擴大其“消極和平”體制時,世界已經有了其他的可行方案?!昂推焦蔡幬屙椩瓌t”已經為人類的和平之路提供了路標,從實現機制的角度講,上合組織提供了一種將經濟發展視為尋求實現“積極意義上的和平”的有效方法。[全文]
-
中澳正在消除分歧,但澳大利亞仍是一個焦慮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中長期態勢如何發展,與其說取決于其自身的自主決策,不如說更多取決于美國如何應對在該地區霸權地位的逐漸喪失。[全文]
-
在亞洲,誰會是美國霸權的替罪羊?
當岸田說“不應該指望美國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獨自完成這一切”時,他傳達的信息并不含蓄:美國已經沒有能力獨立完成這一切了。[全文]
-
繁榮或安全,亞洲只能二選一?
中日韓三邊會議對于三國之間停滯不前的自由貿易談判或許是一次有益的重啟。在西方傳統二元論的思想體系下的國際關系,安全與繁榮是相互排斥的選擇。然而,中國的行動或許可以在亞洲為繁榮與安全找到平衡點。[全文]
-
做“闌尾”還是堡壘,歐洲要想清楚
歐盟綠色轉型的雄心已經破滅,他們還沒有與一個現實和解,那就是實現綠色轉型成本最低、最快的路線是與中國合作,而不是與中國對抗。[全文]
-
以“威懾”為名,美國故意在南海釘楔子
材料科學和各種技術的不斷發展,再加上高效的制造業供應鏈,確保了中國擁有高效、強大的戰斗力。但這并不是一場比拼男子氣概的較量,那是使用“威懾”話術的愚蠢之舉。相反,這一切關系到該如何建立一個維持該地區持久和平與繁榮的穩固架構。[全文]
-
耶倫訪華:美國是時候照照鏡子了
耶倫的言論實際上表明,美國已經承認自己無法再與他國競爭。然而,更糟糕的是,試圖在質優價廉產品的制造和出口上對中國橫加指責,無異于攻擊“全球大多數”的發展雄心,并且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共同行動背道而馳。[全文]
-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恰恰是不夠
請注意,比亞迪的產能利用率約為85%,特斯拉的產能利用率為92%。這再次表明,并不存在“產能過剩危機”,尤其是考慮到韓國汽車行業60%以上的產量始終用于出口這一事實。[全文]
-
加入奧庫斯的澳大利亞,美國的附庸?
澳大利亞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克服被“偉大保護者”拋棄的恐懼?中國能否在創造“第三空間”方面發揮作用,讓澳大利亞能夠探索這些可能性?[全文]
-
西方因“被取代”而焦慮,世界迎來“危險的十年”
可以預期,跨大西洋兩岸的新保守主義者將會加大力度,竭力維護西方殖民霸權和美國的霸權地位。未來幾年,歐亞大陸上出現顏色革命的風險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全文]
-
基辛格的遺愿:與中國和解有多難?
基辛格的精辟回應可能是正確的,但它掩蓋了實現這種和解所面臨的挑戰。這些挑戰與其說是中國帶來的,不如說是美國本身造成的,尤其是其政治精英自我和解、讓美國脫離自己制造的虛幻假象所面臨的挑戰。[全文]
-
舊金山會議之后,美國能拿出多少誠意?
在此次舊金山習拜會上,美國總統拜登重申了美國堅持 "一個中國政策 "。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忘記美國和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曾經蓄意欺騙的前科,這一事件已將烏克蘭和烏克蘭人民引上了一條“布滿報春花的歧途”。[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