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這次“抵制”,怎么鬧出這么大動靜
2017年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就被很多觀眾吐槽3D版本觀影體驗很差;《諜影重重5》3D版本被戲稱為“疊影重重”;更早前的《變形金剛》等好萊塢大片的3D體驗,更是讓中國觀眾吐槽無力……[全文]
-
影院關門的這半年里,我們損失了什么?
雖然電影院重啟,但前景似乎也不是那么美好。暑期檔大概率也是涼涼了。電影院系統經歷了6個月的停擺,它需要一個緩慢的啟動過程,就像火車的啟動一樣,需要時間。至于這個時間要多久,現在誰也說不清楚。[全文]
-
中國電影市場為何每年這么多爛片?
別看每年中國電影市場有這么多的炮灰電影,但每年依然有這么多的電影等著被拍出來,就是因為有太多的電影本質上就是一種欺詐,而這些操作又不好監管,因為這可歸為完全的市場行為。[全文]
-
為何在中國,好萊塢大片逐漸不敵國產片?
這些年來好萊塢大片越來越不思進取,天天拍各種續集電影,觀眾逐漸審美疲勞;反觀國產片,一直在突破,一直在探索新的題材,一直在努力給觀眾新的驚喜。[全文]
-
國產片終于霸榜中國影史票房前三,好萊塢還能打嗎?
我們《哪吒》以區區35.9元的平均票價,比《復聯4》低了足足近50%的水平,照樣票房反超,因為咱有更多觀眾進入電影院支持。所以《哪吒》進入票房榜前三甲,可算是全面碾壓。[全文]
-
2018,我們終于可以說國產片票房不再怕引進片
自中國開始引進好萊塢分賬大片以來,進口電影的整體票房號召力就強于國產片。但中國觀眾并不只喜歡好萊塢大片。中國電影人對中國觀眾口味越來越理解,無論是《戰狼2》,還是《紅海行動》,以及《我不是藥神》,都展現了我們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全文]
-
當年《少林寺》電影票房到底有沒有1個億?
城鎮電影院票房搞得清楚,而農村巡回放映根本就不賣票。農村放映電影大多是包場,一般是大隊有啥活動或村里誰誰誰有啥喜慶事兒,給老少爺們包場看個電影。至于多少錢,商量著給。[全文]
-
《狗十三》控訴父母皆禍害?導演恐怕都沒這么想
大多數評論都在說,《狗十三》這電影是在控訴大人如何殘酷地毀掉一個孩子的天真。如果說大人不理解13歲的李玩,那李玩又有替大人們考慮過嗎?一個孩子并不能一直照自己的想法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何人遲早都要面對自己不順眼的世界。[全文]
-
《無名之輩》有名: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中國電影正在經歷一輪大洗牌,資本力量勢必有所收斂,楊冪、吳亦凡們若不注重自身演技實力的提升,不僅被觀眾拋棄,也會被金主放棄。觀眾用真金白銀的票房讓市場明白:一部好電影歸根到底還是要能打動觀眾,演員的演技更重要。[全文]
-
可能法國人比我們更懂賈樟柯
自賈樟柯成名后,一直有說法,就是賈樟柯靠販賣某些中國特色國情來獲得歐洲觀眾歡心。更有人說西方人并不是真的喜歡電影本身,而是賈樟柯帶給他們一個擰巴的中國,以及由此所觸發的一種悲天憫人的快感。[全文]
-
本以為是開始,沒想到是巔峰:中國電影的尷尬之年
無論從藝術還是商業方面來看,1993年都算得上中國電影史上經典電影最集中出現的年份。但令人尷尬的是,中國電影票房卻是在這一年開始走入低谷,并開啟了連續10年的票房冰期。[全文]
-
為何教科書中“偽文”多?以邁爾尼《戰爭》中文版本流傳為例
現在雖然是互聯網時代,各種資料保存更廣,但假如不認真,各種文本在流傳中還是會出現奇奇怪怪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這種中外不同文字,需要翻譯的情況,更容易出岔子。[全文]
-
女演員遭遇中年危機,東亞文化更喜歡少女?
男女演員的職業生涯巔峰期,可能有個時間差。一般來說,女性最美的年華是20多歲到30出頭;男性最耐看的年紀大家都覺得要在40以后。因為我們的文化對男女的標準不一樣。男性要成熟穩重,略帶風霜;女性則是年輕漂亮就好。[全文]
-
《廁所英雄》:莫迪的“清潔印度運動”與老蔣的“新生活運動”
莫迪2014年發起的“清潔印度運動”,最重要的就是建廁所;蔣介石1934年推出的“新生活運動”也是首抓清潔衛生。兩個相似運動為何都以失敗告終?蓋因沒有現實物質基礎,空談清潔衛生運動,無異于聚沙成塔。[全文]
-
新生代斷層,香港金像獎還有未來嗎?
其實明智的香港電影人早就知道該去往更為廣闊的市場。拍出《紅海行動》的林超賢不正是在中國電影這個大市場取得成功的香港導演嗎?香港電影人只有徹底融入中國電影,香港金像獎只有把所有中國電影都納入評選范圍,才有前途。[全文]
-
清明話“鬼”:這些國產鬼片,你看過哪些?
《中邪》之所以如此被觀眾期待,是因為這些年來國產電影的恐怖片實在是太差勁了?,F在的國產恐怖片就是爛片的代名詞。無論是市場,還是業界都期待出現一部真正優秀的,接地氣的恐怖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