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出海,先讓別人賺錢,自己才能賺錢”
讓每一個人都享受由現代文明和科技帶來的現代生活才是最大的人權。中國給全球最大的貢獻,就在于把以前只有部分國家、部分群體能夠享受的技術和產品,讓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全文]
-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很卷,但并不值得擔憂”
一些政府的領導也在思考,我們是不是卷的太厲害了。但是我覺得首先還是要區分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到底是“卷”還是“內卷”。[全文]
-
汽車出口全球登頂,歐美重新入局后中國還會有優勢嗎?
如果美西方國家想要在技術供應上卡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那它們沒有辦法在“脖子”上動手,只能在“胸口”甚至“腰部”斷供。這對于供應鏈上的跨國企業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它們一旦退出,那么本土汽車技術供應商就會有機會擠進來。[全文]
-
中國企業如何擺脫“國內卷完國外卷”的困局?
中企出海,目標僅僅是成為新的跨國企業,就像當初西方企業進入中國時的樣子嗎?類似現在的流行話語:憎恨跨國公司,理解跨國公司,成為跨國公司。我個人對此是抱有懷疑的[全文]
-
中國車企成長之路:老學長拿著圖紙走一路哭一路
本土供應商接受的是跨國公司的技術轉移,看不起這些不知從哪來的企業,而且如果為這些新興企業服務,也會得罪跨國公司。[全文]
-
中國創新型企業為何屢創驚喜?背后是一套政治邏輯
跨國公司經常在技術圖紙上采取手段。比如他們認為跟生產組裝無關的信息,直接就拿剪刀從圖紙上剪掉,中國工程師拿到的圖紙上面都是一堆的窟窿。[全文]
-
中國自主創新企業: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
華為、比亞迪等中國企業為何能在政策環境對其不利、跨國公司沖擊的背景下實現崛起?與“市場換技術”企業相比,華為、比亞迪這些自主創新企業堅持了什么、做對了什么?[全文]
-
舉國體制搞自主創新就是破壞市場?這事兒少了國家組織還真不行
在當下國際經貿和大國競爭格局下,國家力量的介入是為了確保創新活動所需要的“組織化”條件回歸,是為了建立真正有效的創新市場機制,而不能將其理解為是對市場機制和創新競爭的扭曲。[全文]
-
什么塑造了中國工業的內生生命力?
不同時期的建設者,都在共同推動著漫長的工業追趕歷程。而未來中國的年輕人將繼續開啟新的征程。他們必將笑著、跳著,跨過我們向前進,繼續去創造新的世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