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許干部職工積累假期,兌換小長假輪休?
獲得高贊的評論建議先落實雙休。[全文]
-
生兒子才能分地,是高彩禮的根源?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新中國成立那么多年了,封建思想的遺存還會那么重嗎?后來我調研后發現,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生兒子,他們會說‘因為生兒子有地分’?!?a href="/politics/2024_03_08_727639.shtml">[全文]
-
反對學生逢雨雪停課?有意讓孩子“吃苦”的教育思想過時了嗎?
“現在的學生,一下雪就不上課了,就在家待著了。他們過得太舒服了,干什么都太easy(不費勁),人太easy是不行的?!?a href="/politics/2024_03_07_727523.shtml">[全文]
-
為提升生育率,將法定婚齡降至18周歲?
若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男性22歲、女性20歲的法定結婚年齡確實偏高。但降至18周歲,就能扭轉不斷下跌的生育率?[全文]
-
放寬35歲就業年齡限制,從公務員報考開始?
“35歲之前是‘人力資源’,35歲之后是‘人力成本’?!?a href="/politics/2024_03_05_727238.shtml">[全文]
-
“針對6歲以下、75歲以上公民實行免費醫療”,可行嗎?
這些建議,乍看上去惠及民眾,但都指向同一問題:錢從哪里來?[全文]
-
新華社這組海外調查,揭開人權話語的“假面”與真諦
粉飾自己,是他們的特長。[全文]
-
一線教師:少上英語課?背后還有教育公平問題
如果我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做好英語教育,那會說英語就不見得是高人一等、值得炫耀的事情。反而你在學校里不教或者少教英語,會導致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畢竟家境殷實的學生也會利用課外時間去接觸外教,提升自己??蔁o法負擔課外培訓費用的學生,又該如何?[全文]
-
“全職太太”之爭,為什么女權主義總在“窩里斗”?
對張校長來說,這個問題不值得討論,她要做的很簡單,就是繼續讓貧困女生讀書,走出大山。對于在網絡占據發言權的中產女性來說,討論對錯,把“全職太太”看做一個群體來評價也沒有意義。對于個體,每個人都基于利弊理性選擇,但社會需要補足的短板比“全職太太”的名號之爭要多得多。[全文]
-
瑞麗防疫親歷記:我是怎么跟“陰謀論”斗爭的
一開始有些業主不明白情況,會傳一些謠言。還有一些業主當天晚上抱著被子、帶個小孩、背著包要出去,我們也是反復溝通,勸說他們先回去。但在組織核酸檢測的時候,大家還是比較積極的。[全文]
-
我就是你們說的“小鎮做題家”,請不要說我高分低能!
靠優異的成績考入985、211,卻發現自己一無所事,心態也很快崩了。小鎮做題家,這個略帶自嘲的稱呼,足以概括他們的曾經嗎?或者我們把問題引向更深入:現有教育模式出了什么問題,小鎮做題家的出路又在哪里?[全文]
-
沒有智能手機注定被淘汰?老人的數字困境怎么解?
不少學者、社會工作者都在研究彌合“數字鴻溝”的辦法,使老年人在互聯網時代不至于落伍和被邊緣化。一點共識是,加強代際交流,通過社區、村莊居民委員會組織學習活動,能夠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對于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和使用微信等新技術工具的能力。[全文]
-
一線教師談高考:等級賦分,問題出在哪兒?
應該說,“08方案”的設計意圖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確實出現了問題。最主要的是違背了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科學規律:高考本來是選拔性考試,期望用等級來模糊成績,減少競爭,這就是錯誤的根本所在。[全文]
-
特朗普封禁Tik Tok,反倒給中國企業指了條明路
中國互聯網企業想在發達國家“中心開花”是一條歪路,真正的明路,是“農村包圍城市”。如果認為自己真有靠技術、靠商業運作,突破文化隔閡的能力,那不如先選擇去第三世界開拓。不是說完全放棄歐美,而是以第三世界為優先。[全文]
-
歡迎關注“底線思維”,看到的不只是觀網時評
我們在這里提供觀點,分享思想,和你一起觀察這個世界。[全文]
-
浙大留校察看強奸犯上熱搜,因為時代變了
浙大校方可能覺得自己很冤枉。既然按規定可以留校察看,或開除學籍,那么浙大的“研究決定”完全符合程序正義。但是,時代變了。人們有聲張“實質正義”的情感需求,并在網絡空間得以充分表達;互聯網也有記憶的,各種案例可供人們自由比較……[全文]